兩岸高校資訊青年共同合作學習之心得感想

 

 

 

clip_image002.jpg 

姓名

呂昀融

就讀學校

淡江大學

系年級

資訊工程學系博士班 二年級

指導教授

張志勇 教授

實驗室

無線與行動網路實驗室(WMNL) 

研究領域

無線感測網路

                                                     

首先,非常感謝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與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所有承辦相關人員,這之中特別感謝,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楊曉暉書記、林友芳副院長、孫文輝教授、岑翼剛教授,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郭主任經華教授、陳宜強助理及黃南競學長,沒有各位師長的高瞻遠矚,學生們絕沒有機會能如此深度地體會兩岸間在學術研究、生活文化的相異處及相同處。當然,我更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張志勇教授,在各方面給予我們支持與教導,張教授先行返國時,更擔心我們生活費是否足夠,這些感動,學生們一定感記在心。

Ø      學術交流

大陸研究所教育體制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在大陸只有教授才能收博士生,副教授則只能收碩士生,這樣的情況造就一個教授下面帶了一大批的研究生進行科研、作項目(他們都這麼說學術研究)。這樣的情況對我是蠻大的衝擊,很難想像一個老師帶領二三十個博士生作學術研究,這麼龐大的研究動量是到底怎麼分配運作,著實讓我想不通。經我一再了解後,原來一個教授會帶領一群副教授,針對項目進行科研,但因我們拜訪的時間學校多數都已放假,故沒機會能做更深入的了解,不過這也讓我了解另一種學術體制的進行方式。

在實際的課程安排方面,計算機學院負責課程的老師是孫文輝教授,孫教授的主要領域是『軟件工程』與『程式設計語言』。因此,孫老師利用短短兩周的時間,介紹PascalProgramming Language)給我們認識。以我們這群台灣來的研究生中,大家不曾聽過這程式語言,大家熟悉的都是C/C++Java…等,不過以大家的coding底子,我們在學習Pascal上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倒是孫教授在授課過程中使用的一些專有名詞,我們是有聽沒有懂,一頭霧水。這主要是因為大陸學校對英文專有名詞都有統一的中文翻譯,而我們對這些中譯並不熟悉。不過,經由我們跟孫教授反應後,在專有名詞部分,孫教授就用英文來闡述,我們很快地就能完全聽懂教授內容;但換孫教授驚訝了,他說:很驚訝我們對專有名詞的英文的熟悉程度,他說他在教授大陸學生時,無法使用大量的英文單字,多數的學生吸收能力會比較差;而我們則說,其實我們也有翻譯,只不過有些專有名詞怎麼翻都覺得怪,乾脆不翻了,他聽我們如此解釋,大家在課堂上哈哈大笑。課程也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我們也順利地完成孫教授所出的作業,也作成了PowerPoint上台講解了每段程式的背後含意及執行結果。在此,很感謝孫教授在暑假期間特地抽空到學校來與我們進行此次的交流,我們收穫頗豐。

Ø          生活文化

在北京的十四天,我特別感謝四位照顧我們生活起居的計算機學院的研究生,他們分別是萬懷宇(少數民族:土家族)、劉賀(內蒙的漢人)、畢珊(新疆姑娘)、趙志鵬(山西人),看這個陣仗,才四個同學就來自四個遙遠的地方。我們從陌生到熟識,大家真的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也相約以後到他們的家鄉玩。這趟北京生活,最讓我感受到印象深刻的是人真的很多,生長在台北常覺得台北真是人太多,到了北京才真的感受到什麼要做萬頭鑽巷。也是因為這樣,全中國優秀的人才都擠來北京了,因此北京的競爭也分外激烈,譬如說,搭計程車,如果不招了不上可是會被捷足先登的。我想也是因為這樣,北京的學生特別的努力,暑假的校園還看到很多學生留下來自主學習,學習了一個月才回到家鄉過節,這倒是淡江校園比較少見的。

總而言之,這次兩岸交流之旅,除了感謝,也有很多感觸,完全符合我出發前的預期,真的讓我找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最後仍要再次感謝所有促成此次活動的所有人,沒有你們,這次活動不會進行的這麼完美動人,謝謝。

交流活動是真的結束了,但同時也為此次交流同學間的友情揭開了另外一段旅程!

                         clip_image003

  

美麗的清華大學校園,與美麗的新疆姑娘合照

 

  

  

                           共同學習心得總結              陳正昌 博士班一年級

 專長:無線寬頻網路,無線感測網路 

指導教授:張志勇老師

                      clip_image005 

  首先,非常感謝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提供這一難得的機會,讓學生能參加與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為期一個月的兩岸高校資訊青年共同學習的合作計畫,分別在兩岸三校進行一系列專業課程、專題講座,從互相了解研究開發能力,實地獲取所需專業新知,進而組成研發團隊共同合作專案,除此之外,並且進行企業參訪、教學參訪,實際了解理論與實務上結合的創造能量。此次活動的豐富行程除了認識更多兩岸資訊人才,拓展人脈與視野,還包括體驗北京奧運後許多新穎的建築奇觀,了解北京奧運後的經濟發展趨勢,參觀中國大陸著名的景點等精彩行程,有趣好玩又增加專業技能的活動。

以下分別就食、衣、住、行四方面,簡述筆者的經驗與實際情況:

飲食方面,北京大學校園內的餐廳是最佳的選擇,不僅便宜,且品類繁多,唯一的缺點就是北方的飲食普遍口味較重(較鹹),多肉少菜,若想到校外打打牙祭,雖然也很方便,但費用相對較高。

衣著方面,因交流訪學的期間(七月)正值炎熱夏季,所以只需帶夏天的短袖即可,此外,若需購買衣物,動物園對面的商城為衣物批發的集散地,相當於臺灣的五分埔,確實能買到“俗又大碗”的衣飾商品。藉此,學生分享一下個人的購物心得,除大賣場外,商品多有議價空間,也就是說市場小販、商場攤位或地攤小店,雖然便宜,但出價恐非公允平實,即多能殺價(也一定要殺價),在購買前不妨多看、多聽(學習大陸人如何殺價,他們稱『還價』),了解物價行情後再出手,畢竟「貨比三家不吃虧」。

住宿方面,安排給我們住宿的是北京交通大學內的留學生宿舍,有冷氣也有電視,相當的舒適,能夠提供給我們這麼舒適的住宿環境,相當的感謝。

交通方面,自行車是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因北京交通大學校地廣大,所以一部

自行車能大量縮減行動所需花費的時間,且不論是西直門(離北京交通大學最近的地鐵站)、中關村(該區是3C電子產品的集散地與圖書城大廈)等處皆相當方便,所以前往進行交流、訪學不妨去租借一台自行車。另外,北京市的大眾運輸系統相當地完備與便利,公車(在當地稱公交車)、地鐵都是學生經常搭乘的交通工具,可於隨處可見的小報攤中購買一張「一卡通(公交卡)(45元,押金20元可退還,另有20元車資),便可享受四折的乘車優惠,因北京市極力推動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所以公交車分段計費,一段車資1(打折後只要0.4),地鐵無論距離或如何轉乘分線,皆只要2元,唯一令學生頭疼之處是北京的公車站名多採當地的地名或路名,未列出鄰近的地鐵站站名,故只能於公車站旁詢問他人,除此之外,北京市區還可搭乘出租車(俗稱『打D』,從10元開始跳表),或乘坐兩人座的電動車(1-5),皆相當方便。

在北京的生活,我們都得到北京交通大學許多同學、教授們的莫大幫助,他們不僅在行前已幫我們解決住宿地點,於交流期間更提供種種的協助,讓我們能迅速地投入預定的交流工作,故在此我對北京交通大學許多同學、教授們表達我最大的謝意。我要好好感謝接待我們的同學們(畢珊、劉賀、萬懷宇、趙志鵬),我們在北京的時間裡,他們不但帶我們認識校園、介紹交通及景點外,還幫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心中那股感動無法言語,我們曾經相聚,曾經一起歡笑,曾經一起瘋狂,曾經走過一個月的快樂時光,也留下永恆的情誼。

最後更要感謝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提供這次專案交流,讓我們有機會瞭解大陸的風土人情和兩岸的文化差異,也期望共同學習的合作計畫能越辦越好。

小提醒:大陸地區使用『米飯』一詞,而我們所慣用的「白飯」,在他們的語言習慣中,則有“白吃白喝”的意涵,因此不宜使用,此處已突顯兩岸語言習慣的差異,這是前往當地時應當注意的。此外,如臺灣所慣用的「轉車」(換乘交通工具)稱『倒車』、「延長線」稱『插排(或插盤)』、「隨身碟」稱『U盤』、「公車」稱『公交』等等。又,裝飯的動作稱『打飯』,且單位不以“碗”計,而是以“兩”計算,水餃亦然,不以“顆”計價。

clip_image006

 

 

2010年兩岸高校資訊青年共同合作學習心得 

翁逸存 碩士班一年級

 專長:無線感測器網路

指導教授:張志勇老師

在系上主任與老師們辛苦的推動與策劃下,我們非常幸運能參與本次如此有意義的兩岸學術交流活動,讓我們能與北京交通大學和人民大學的研究生們進行共同合作學習與文化交流。在這短短的一個月中,我們和陸生們一同體驗生活也一同進行學習,不管是在學習、生活還是文化交流上的點點滴滴,都帶給我心靈上很大的衝擊與說不盡的感想。

在學習方面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師生們,幫我們安排了一系列非常豐富的學習內容,包括實驗室參觀、相關企業參訪、共同Meeting、程式語言學習課程與多場的演講,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北京學生在Meeting或聽演講時,若遇到聽不懂或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大多能勇於發問,也比較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感想;相對於我們台灣淡江的學生,則大多比較羞於在大家面前闡述自己的想法。另外,在參觀實驗室及學生宿舍時,發現他們普遍在學習或生活上的物質條件都較台灣不如:宿舍很擠且沒冷氣,洗澡還得到大澡堂,實驗室的電腦器材設備也不比我們新,但他們卻能更認真、更用心的學習,他們的學習態度與做研究的精神是令人非常欽佩的。除此之外,在共同學習的課程中,我們也認識了幾個本科生,在課餘閒談時得知,不論是本科、碩士還是博士生,他們對自己未來的出路都有很明確方向,也努力地朝自己的理想抱負前進;反觀台灣的學生,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盲目地隨著父母親或社會的意見與期望度日子,過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學習生涯,久之,我們學生的競爭能力自然輸人一截。在北京學習的這兩個禮拜,我學到了很多事,也看到不少兩岸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如果能夠學習他們的優點,並以他們的缺點為誡,這樣才能使自己更進步,這也是此趟學習交流活動最大的收穫。

在生活方面

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這趟交流活動行程中,我們也走了很多地方,參觀了世界遺產與文化古蹟,也體驗了最地道的北京生活。這些都得感謝辛苦陪著我們的萬學長、劉賀、畢珊和趙志鵬,他們除了忙自己的口試和做研究外,還得負責當我們的導遊,帶我們吃最好吃的道地美食,教我們搭公交車、搭地鐵,體驗北京學生們的生活,分享各自家鄉的生活點滴,有內蒙古、新疆、土加族自治區、山西,讓我們對大陸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這些可都是以前地理課本上面學不到的呢!經過這短短一個月的相處,我們彼此間早已培養出深厚的情誼,每當想起我們一同上課、吃飯和一起出遊的每個畫面,總是讓人感到無比開心,如此沒有壓力,我們就像認識多年的好朋友一般,分離實在讓人不捨。

最後,我要感謝系上老師、感謝宜強、感謝接待我們的北京夥伴們,讓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也圓滿結束,讓我有個很不一樣的暑假XD

clip_image0027clip_image0028 

 

 

 

 

            賴瑋瑋 碩士班二年級 

                                                     專長:無線寬頻網路,無線感測網路

                                                             指導教授:張志勇 老師

  首先,這次能夠與北京交大為期兩個禮拜的學術及文化交流,非常感謝淡江大學與北京大學提供這個難得的機會,能夠親身體驗中國首都的風土民情。那麼這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也是第一次當交換學生,所以在很多第一次的體驗下,展開了這一段語言相通卻文化大不同的異國生活。

  這段日子中,不論在學習或旅遊的過程或是生活上,遇到許多新鮮與值得回憶的事情,那麼由於小弟學疏才淺,以下分別就食、衣、住、行四方面,簡述這段在北京交通大學生活體驗 :

  飲食方面,交大校園內的餐廳是最佳的選擇,不僅便宜,且品類繁多,一餐的費用大約8 -15 元不等,其實就價錢來說跟台灣差不多,另外校外有些深具川味的麻辣香鍋,據說口味獨特,一定要去吃,燒烤(烤雞翅、烤羊肉串等)撒上大量香料調味,深具新疆烤肉風味也是值得品嚐的飲食眾多美食族繁不及備載,那麼還是有不太習慣的地方,例如北方的飲食普遍口味偏重(較鹹),多肉少菜,也可能需要一點腸胃藥以備不時之需。

  衣著方面,因交流訪學的期間(七至八月),正當夏至期間,天氣炎熱,主要還是以夏天的短袖為主,當時在行前準備的時候,以為北京位於高緯度或許在夏天晚上氣溫偏低而準備的禦寒衣物,到最後一天還是整整齊齊躺在行李箱底部。

  住宿方面,於北京期間入住了留學生宿舍,比較一般學生宿舍,多了冷氣和電視,照明也比較光亮,在普通的學生宿舍中(男生),因為沒有冷氣,室內室外猶如三溫暖一般,但是看到學生們仍然在這種環境中念書苦讀,不禁對自己念書的環境感到幸福。

  交通方面,北京市的大眾運輸系統相當地完備與便利,公交車、地鐵都是經常搭乘的交通工具,因北京市極力推動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所以公交車(公車)車資1元,地鐵無論距離或如何轉乘分線,皆只要2元,相當便宜且便捷。另外公車的型態也與台灣大相逕庭,在北京的道路上普遍看到充電型的公車(車頂直接拉電線),還有2段式的長型公車,相當奇特。

  其實在學習方面的一些感受也滿多的,北京交大的學生在念書的時候和玩的時候,態度分的滿清楚,該玩的時候玩,該認真的時候認真,在Android共同學習的時候,他們就很認真的完成各個階段,那麼不熟悉的地方也會找人完全問懂,在玩的時候也是很會玩。

  最後要感謝一下在北京很照顧我們的萬懷宇師兄、趙志鵬、帥氣挺拔的劉賀、及很會唱歌的畢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ucsie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